新医科时代智慧教育视域下输血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
禹莉, 郝艳梅, 徐慧, 张英杰, 许涛, 蒋旭, 马芳, 曹蕴, 李玉云*
(蚌埠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输血学教研室,临床检验诊断学教研室 安徽 蚌埠 233030)
*基金项目: 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项目省级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编号:2022xsxx126,2022xsxx128);安徽省高等学校质量工程教学研究一般项目(编号:2020jyxm1163)
作者简介: 禹莉,女,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医学检验教育。Email: 853857426@ qq.com
通信作者: 李玉云,女,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 医学检验教育。Email: 346680312@ qq.com
摘 要: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教育在不断重塑现有的形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智慧教育。混合式教学模式借助智能学习环境,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层整合,重塑教师角色,发挥引领和组织作用,激发主体意识,面向学生需求,以学生的关注点为起点,提升教学效能,着眼于探索在智慧教育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应用,以智能网络信息技术为工具、以智能应用教学为手段,目的是培养高素质输血医学人才,为促进输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新的方法手段。
关键词:智慧教育; 混合式教学; 输血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Reform of blended online and offline teaching in transfusion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mart education in the new medical era
Yu Li, Hao Yanmei, Xu Hui, Zhang Yingjie, Xu Tao, Jiang Xu, Ma Fang, Cao Yun, Li Yuyun*
( Department of Transfusion,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Diagnostics, School of Laboratory Medicine, Bengbu Medical University, Bengbu, Anhui 233030 )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 new round of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such as internet cloud comput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nd big data, education is constantly reshaping its existing form, gradually transforming from traditional education models to smart education. The blended teaching model utilizes an intelligent learning environment and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o deeply integrate with teaching, reshape the role of teachers, play a leading and organizational role, stimulate subject awareness, face student needs, start from student concerns, improve teaching efficiency, and focus on exploring innovative applications of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models in the context of smart education, using intelligent net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 a tool. The purpose of using intelligent application teaching as a means is to cultivate high-quality transfusion medical talents, and to provide new methods and means for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transfusion course teaching and improving teaching quality.
Keywords: Smart education; Blended teaching; Transfusion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轮科技革命的发展,教育在不断重塑现有的形态,从传统的教育模式逐渐转变为智慧教育。在“教与学”的关系中,教师作为重要的核心要素,亟待适应性调整与升级其专业素养。
1 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的提出
在2019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的贺信中,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促进教育变革创新[1]。2022年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会议的主题是“引导人工智能赋能教师,引领教学智能升级”,中国教育部怀进鹏部长指出,当前,人工智能技术正在引领人类进入人机协同、跨界融合、共建分享的新时代。《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要求“教师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2]。《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等多个文件都大力提倡将信息技术灵活与教育教学过程融合应用,人工智能信息技术驱动着教育的变革创新,促使教学模式转变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3]。
伴随着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的不断涌现,信息技术开始进入智能化发展和应用阶段,教育相应地应当具备多媒体化、网络化、数字化以及智能化的特点,所谓智慧教育是以网络和数字化信息为基础,全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育领域良好改革及发展,充分利用数字资源服务教学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在教育数字化变革中教师面临着机遇和挑战,
如何探索人工智能助力教学的新方法,赋能教师教学升级,撬动教育整体变革,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新问题。
2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的教学基本上都是大班授课,课堂上学生容易大脑疲劳,抓不住重点,教学效果事倍功半。混合式教学充分利用线上资源与线下教学各自的优势,改革创新了教育教学模式,线上部分借助丰富的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拓展了传统课堂教学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提高了线上资源的有效利用,共享了优质的教育资源,将课程教学通过网上学习的方式提前安排到课前预习,并继续延展到课后复习;线下教学部分基于“线上”的前期学习成效,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下,有针对性地开展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推动教学方法改革[4]。
时代变革趋势下需要大学教育改变育人理念,课程设置要根据学生个体与社会需求及时做出调整,必须具备充分的弹性和较高的自由选择度,注重学生的多样化发展,适应智能时代创新人才培养需求的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教育新形态已然到来,混合式教学充分发挥“线上”和“线下”两种教学的优势,加强教学方式、方法创新,变革传统教学思维,丰富教学手段与形式,改变教师教授过多、学生主动学习过少的问题。教师的“教”是指导,学生的“学”是核心,教师“教授了什么"只是一种手段,学生"学到了什么”才是关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中心地位,教学工作一定要清楚让学生取得什么学习成果?为什么要让学生取得?怎样能够让学生取得?怎样知道学生是否已经取得?怎样去保障学生更好的取得?
混合式教学通过智慧教育平台运用于高校教学活动中,把课堂搬进网络,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在线教学活动,培养学生会学习,会思考,能解决问题,有创新能力,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学习控制权,可以对不同阶段的任务进行规划,自主调配学习时间,让高校教学真正地“活”起来,满足了学生的特殊需求,从而显著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学习和个性化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
3 搭建多元化线上教学资源平台
为推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的开展,我们搭建了多元化线上教学资源平台,促进“知识课堂”向“智慧课堂”转变,促进线上、线下教学相互融合,教学资源支撑教学过程,提升教学的品质和效果。
3.1 超星学习通
借助超星学习通,教师可以将教学视频、教学课件、参考资料、章节作业、过程性考核、学科最新研究进展等学习内容上传到平台,指导学生开展课堂外的预习和复习活动,课堂上可以进行签到、选人、抢答、主题讨论等教学活动,实时监测督导学生学习状态,实现智慧课堂。平台还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数据统计和在线分析,结果作为过程性考核的资料[4]。该平台从17检本学生开始运行,已在5个层次的学生中使用。
3.2 e会学 MOOCs 平台
在2018-2020年省级质量工程MOOC示范项目的建设周期内,我们完成了《输血技术学》慕课课程的拍摄和制作,在安徽省网络课程学习中心平台(e会学,www.ehuixue.cn)上线并运用于实际教学。根据MOOC的主要构成是课堂演讲视频的特点,将“输血技术学”中每一章节的内容分为若干个短小的教学视频,每个视频的长度不超过12分钟。课件、作业、讨论题、过程性考试等非视频资源,根据授课进度,同步上传到平台,通过与课程视频的搭配,形成一套完备的线上教学资源,以优质课程资源积累满足在线教学需求,实现大数据支撑下的学生个性化自适应学习,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将教师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中解放出来,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逐渐提升。《输血技术学》MOOC上线运营后,可供省内高校学生在线学习,不仅面对输血模块学生开放,其他专业包括检验、临床、护理以及对输血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利用该资源库,真正做到资源共享,相互促进,全面加强临床医学、护理学等相关专业学生的输血医学教育。此资源还可以面向高中学生,高效充分利用资源。开展作业、考试、答疑、讨论等教学活动,为混合式教学提供条件,为课程资源整合共享贡献力量[6]。课前导学和课后反馈环节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学生可根据个人情况合理安排学习的时间和地点,打破了传统教学固定时间、固定地点的学习模式,碎片化时间得到更高效的利用,无形中拓展了教学的广度和深度,有利于进一步拓展、深化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目前课程已完整开课4期,浏览总量达39314次,访问人数1661人,建立了线上授课团队,确保学生线上学习过程畅通、及时、高效,在线进行了发布公告、提问、答疑、过程性测试、成绩统计等工作,并把学生在线学习情况统计入了过程性考核中。
3.3 雨课堂
雨课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网络学习资源,网络平台上设有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章节作业、过程性考核等资源,提供了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和信息的途径,教师通过“雨课堂”平台提前布置教学任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利用零散的时间进行系统地学习,课堂上利用雨课堂签到、点名、弹幕等功能活跃课堂气氛,授课过程中还可使用雨课堂进行随堂小测试,检验同学们的听课效果。课后教师可以发布练习,发起互动交流和讨论,学生可以反馈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平台会统计分析学生的完成情况,为形成性评价结果提供依据[7]。
3.4 国内外公认平台引进的优质课程
在线课程可以是教师自主建设的课程,也可以是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尔雅课程、智慧树等国内外公认平台引进的优质课程,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享。
4 线下教学模式的改革
在线下教学过程中,我们更加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做好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师角色转变,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知识占有者变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创新意识,努力成为“学术、技术、艺术”深度融合的信息化时代优秀教师,即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熟练使用信息设备和资源,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根据时代发展和行业需求,不断优化教学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创新教学方式,采用多种教学方发法,如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结合小组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4.1 翻转课堂
我们梳理课程目标,确定翻转课堂的内容和形式,组织学生进行线上自主学习和线下课堂汇报讨论的翻转课堂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研究型学习和团队合作学习有机结合。首先课前把学生分组,布置学习任务,提供MOOC、超星学习通等网络教学资源供学生参考,遇到的疑难问题小组先借助网络、教材等工具讨论;然后课堂实施阶段,由各组学生分别汇报学习内容,老师担当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引导全班同学针对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开展讨论,并提炼出课程的知识点和知识结构以加深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同时,也可以设置一些课堂小测验以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和配合。教师需要精心设计教学资源,并具备良好的课堂掌控能力和沟通能力。同时,学生也需要积极参与到课前预习和课堂互动中,克服思维惰性,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及时将知识内化。
4.2 案例教学
根据教学目标,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床输血案例,可以选择真实的病例,也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设计虚构的病例。根据选定的病例,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料,课堂上组织小组讨论,并对病例进行分析和诊断。老师巡视各小组的讨论情况,最后老师针对学生在讨论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并对病例进行深入剖析,总结输血医学的相关知识点和实践经验,同时也可以提出进一步的问题或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和学习。通过这种案例教学方式,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输血医学的相关知识,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同时也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促进课堂互动和交流。
5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混合教学模式的实施包括前期准备、课前引导、课堂教学、课后测评反思四个阶段(见图1)。
5.1 前期准备:教师需要明确教学任务,重构教学内容,根据授课对象和学习目标进行学情分析,精心设计教学方案,积极准备线上和线下教学资源、教案,组织教学内容,制作学习任务清单等。
5.2 课前引导:教师通过微信群或QQ群发布课程网络学习资源,布置课前学习任务,引导学生课前对学习内容进行了解,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资源自学或相互讨论,完成清单任务,带着不懂的问题进入课堂学习阶段,教师线上观测学生的学习进度。
5.3 课堂教学:任课教师根据学习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学生课前的共性问题,讲授重难点,结合翻转课堂、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采取复述式(生讲生评式)、参与式、探究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通过重点启发、引导式精讲,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创造性充分发挥出来,同时更好地理解、掌握重难点。为了实时检测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学习效果,教师利用雨课堂将随堂测试穿插于授课中,有利于学生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消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准确认知现阶段的学习效果。教师负责把控整体教学进度,对课堂学生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混合式教学是学生学在前,教师教在后,是提前传授知识、优化知识内化。
5.4 课后测评反思:教师在网络教学平台发布与教学进度同步的在线作业,并及时批改、评定成绩,以检查督促学生在线学习进度。进一步丰富拓展学习资源,线上线下均可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对课程重点、难点或带普遍性、共同性的问题进行在线辅导;随时关注讨论区动态,参与讨论话题,引导师生、生生互动讨论与学习。及时总结归纳学生的学情反馈,进行教学反思。学生完成课后作业自测自评,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进行学习反思,查漏补缺。拓展知识的学习可以了解学科前沿进展,开阔眼界[5]。
图1 以学生为中心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6 混合式教学对授课教师的挑战
6.1 提升教师网络信息技术素养是打造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支撑 目前各高校普遍推行混合式教学模式,教师借助智能学习环境,使用网络信息技术与教学进行深度整合,面向学生需求,以学生的关注点为起点,重塑教师角色,发挥组织和引领作用,激发学生主体意识,提升教学效能[8]。如何搭建适合学生需求的课程教学资源,将信息素养与网络课程之间进行有效整合是授课教师面临的一大挑战,改变教育的基本范式,在大数据驱动的智能教育服务下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教师的差异化教学,以先进教学理念指导教学有序开展,教师主动适应信息技术变革,着眼于探索在智慧教育背景下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创新性应用,以智能网络信息技术为工具、以智能应用教学为手段,促进输血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输血医学人才。
6.2 提高教师把控教学的全局意识是打造混合式教学的有力保障 线下教学的开展,需要授课教师具有把控全局的意识,教学设计要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和宏观上的掌控,能将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结合,将网络技术手段有效整合和渗透到教学过程中去,提升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注重启发学生智慧,促使学生从被动接收转变为主动学习。开展混合式教学需重构课程体系,线下课程必须打破“以教师为主”“师讲生听”的“填鸭式”教学方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教师“引导、指导和督导”、学生“自学、互学和群学”的新型教学方法,增加习题、分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等教学内容的比重,提升学生参与度,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更好地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掌握自主学习的技能。
6.3 培养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打造混合式教学的重要抓手 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努力,言传身教、修身立德,让学生从老师的话语中感受到其思想境界、语言魅力、人格和学识,通过对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的研究,不断探索现代化教学手段、互动式教学过程、启发式教学方式、多样化教学方法,把临床案例、学科前沿、课程思政有机融入课堂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育人成效。要对标国家一流课程建设标准,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发挥学科教学优势,多样化探索体现教师驾驭教学过程的能力与水平,体现“价值引领、能力培养、知识传授”相融合的育人理念,关注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实现思想启迪和价值引领[9]。在课程建设、教材建设、教学改革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积极探索,不断优化课程体系,加强知识更新,把人文医学素质教育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形成人文与医学相融合的教育模式。通过翻转课堂、案例教学等带来对传统课堂教学活动的革新,深化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积极采用新技术创新教学方法,开展线上与线下密切衔接的全过程教学活动,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能力。
7 结束语
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理念,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技术打造现代化的智慧课堂。新时代,新常态,新机遇,新挑战,我们应抓住教育创新发展机遇,推动我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进行教学模式的创新,引导、激励教师开展课堂教学方式方法改革,提高混合式课程建设质量,促进教师教学水平提升,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创新,扎实实践,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步伐,彰显智能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中国智慧和方案。
参考文献
[1] 陈阳, 陈晓, 吴雪菲. 论新时代高校脑力劳动教育与体力劳动教育的同构共生[J].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21, 37(3): 53-56.
[2] 王丹. 人工智能视域下教师智能教育素养研究:内涵、挑战与培养策略[J]. 中国教育学刊, 2022, (3):91-96.
[3] 冯晓英, 郭婉瑢, 黄洛颖. 智能时代的教师专业发展:挑战与路径[J]. 中国远程教育(综合版), 2021, (11): 1-8.
[4] 覃容飞.“互联网+”时代中职语文混合式教学实践探索[J]. 职业, 2021, (08): 85-89.
[5] 柯丽菲. TPACK框架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21, (04): 70-76.
[6] 禹莉, 郝艳梅, 徐慧, 马芳, 张英杰, 蒋旭, 李玉云. 基于医学检验岗位胜任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探索[J]. 右江医学, 2022, 50(11): 865-869.
[7] 徐争元, 徐晓燕, 崔曼曼, 等. 基于"雨课堂"线上线下混合式麻醉设备学教学设计与探究[J]. 科技风, 2021: 77-79.
[8]石玉荣, 黄 桦, 周继红, 等. 临床生物化学检验混合式金课教学模式的构建与优化[J].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 2021, 42(2): 183-186.
[9]王维维, 赵亮, 单玲玲, 等. 生物制药技术实训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与实践[J]. 宿州学院学报, 2022, 37(3): 78-84.
作者简介
姓名:禹莉
性别:女
职务或职称:教研室负责人/副教授
工作单位:蚌埠医科大学
通讯地址:安徽省蚌埠市东海大道2600号蚌埠医科大学检验医学院
邮政编码:233030
座机或手机电话:18725526688
电子邮箱:853857426@qq.com
微课知识版权归设计者和参赛团队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