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31-88995916

以问题导入为主的创新设计性教学案例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实践返回


以问题导入为主的创新设计性教学案例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实践

王凡平,王侠,宋志善,高志涛,庄婷

(新乡医学院医学技术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3

【摘要】为了提高《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的实验教学效果,尝试在医学检验本科《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采用“以问题导入为主的创新设计性实验教学案例的实践”,通过创新设计性实验教学案例的实践,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案例基本情况及解决的教学问题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是医学检验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同时也是一门与临床结合紧密、实践操作较强的课程,且理论抽象不好理解[1]。将实验课和理论课良好结合是促进教学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实验课的学习有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巩固[2]。血细胞形态是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这门课的重要内容之一。细胞形态千变万化,给细胞形态的观察与辨认带来了很大的难度,且理论抽象,在实验课形态观察过程中遇到困难较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3]。因此,在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过程中,结合课程的性质,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如:适当应用启发式教学、PBL教学法的应用、注重临床能力培养等。

二、解决问题的方法及改革建设举措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临床血液学检验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实验教学主要以观察骨髓血细胞形态为主要内容的教学。在实验教学安排上,共安排10次形态观察实验课,前二次实验课是正常细胞形态的观察,当学生掌握了骨髓细胞的正常形态之后,第三次课为正常骨髓象报告书写,通过三次正常骨髓象观察、学习及正常骨髓报告的书写,同学们基本掌握骨髓中正常的血细胞形态点和大致正常骨髓象的特征。从第四次课开始观察各种血液性疾病的骨髓片,在血液病中,最常见的两大类疾病,即红细胞系统疾病和白细胞系统疾病。在红细胞系统疾病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就是各种类型的贫血,因此在红细胞系统疾病设置的两次实验内容,即是第一次贫血髓象观察:缺铁性贫血髓象观察+骨髓铁染色;第二次贫血髓象观察:巨幼细胞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髓象观察。白细胞系统疾病主要包括一些急慢性白血病及其他白细胞疾病,各种类型的白血病发病率很高,目前是全球十大高发恶性肿瘤之一,因此在白细胞系统疾病安排5次实验内容,三次白血病髓象观察,一次白血病综合性实验和一次多发性骨髓瘤髓象观察,在第四次实验贫血综合性实验和第九次白血病综合性实验尝试进行创新设计性实验。《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形态实验教学安排详见表1。

表1 《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形态实验教学安排

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要点

授课方式

教学内容描述

学时

课时目标

正常骨髓象观察

10

掌握粒、红、巨核淋巴、单核、浆细胞系各期细胞形态特征

正常授课

正常骨髓象报告书写

5

掌握骨髓片检查步骤、观察内容及报告单       填写、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的判断、大致正常骨髓象特点

正常授课

贫血髓象观察(一)

5

掌握铁染色的实验原理、操作、注意事项

 掌握: 内铁、外铁阳性程度的判断、缺铁性贫血骨髓象特点及骨髓报告填写

正常授课

贫血综合性实验

5

掌握巨幼细胞性贫血髓象特点及骨髓报告填写

创新性设计性实验

白血病髓象观察(一)

5

掌握急淋骨髓象特点及骨髓报告填写、POX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

正常授课

白血病髓象观察(二)

5

AML-M2a骨髓象特点及骨髓报告填写、

M3骨髓象特点

正常授课

白血病髓象观察(三)

5

掌握M5骨髓象和骨髓报告单的书写、            熟悉M6M7骨髓象特点

正常授课

白血病综合性实验+NAP染色

5

掌握慢粒骨髓象的特点和骨髓报告单填写、   掌握碱性磷酸酶染色原理、方法、步骤和结果观察、熟悉慢淋骨髓象特点

创新性设计性实验

多发性骨髓瘤髓象观察

5

掌握多发性骨髓瘤和浆细胞白血病的髓象特点

正常授课

具体实施如下:

例1:以贫血综合性实验——巨幼细胞贫血为例,详细说明创新设计性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学习效果。首先,给学生每人一张骨髓片(注:巨幼细胞贫血的髓片,学生不知道髓片内容),上课前给出病例,结合病例资料让同学们观察髓象。患儿,男,7个月,因面色苍白、智力发育倒退1个月,发热、咳嗽3天入院。现病史:3~4个月能抬头,现7个月不能独坐,不会爬。面部表型呆滞,对逗笑反应较前倒退。单纯母乳喂养,未添加辅食,患儿母亲喜素食。查体:生长发育可,神志清,精神反应差,表情淡漠,眼神欠灵活,全身皮肤暗黄,心肺检查无异常,腹软,肝中度肿大。血常规:WBC 2.7 ×109/L, PLT 78×109/L,RBC 1.72 ×1012/L, Hb 70g/L MCV 105fl,MCH 40.7pg,MCHC 356g/L。接着,让同学们利用15min结合病例观察骨碎片,然后分组讨论,随后由小组推荐1人作为代表回答下面3个问题,如:(1)通过观察骨髓片有何异常发现?(2)结合临床表现和镜下观察的骨髓象特点,此病人最可能的诊断是仟么,诊断依据有哪些?(3)为明确诊断应该做哪些检查?

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总结,对学生有疑问的问题详细讲解。学生再观察骨髓片并写出实验报告。通过病例和骨髓形态学观察,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该缺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还掌握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发病过程,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老师的点评,同学们会对该病了解的更深入、更透彻。

通过以上的学习:(1)同学们掌握了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 (2)学生进一步掌握了巨幼细胞贫血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骨髓象、外周血象以及其它实验室检查指标;(3)为了明确诊断,需要进一步细胞化学染色,如:铁染色,PAS染色,以及叶酸、维生素B12,由此进一步加深化学染色铁染色和PAS染色的临床意义。

例2:以白血病综合性实验——慢性髓系白血病为例,进一步详细说明创新设计性实验的具体实施方法和学习效果。病例:患者,男,42岁,因乏力1月余,加重1周伴低热入院。现病史: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四肢乏力,1周前症状加重,伴低热,偶有咳嗽。平素身体健康,无遗传学疾病家族史,无药物过敏史、无手术外伤史。查体:T 37.9℃,各浅表淋巴结不大,胸骨无压疼,心肺无异常,脾脏肋下2指。血常规:RBC 3.1×1012/L,Hb 75g/L,WBC 45×109/L,Plt 240×109/L。接着,让同学们利用15min结合病例观察骨碎片,然后分组讨论,随后由小组推荐1人作为代表回答下面3个问题,如:(1)通过观察骨髓片有何异常发现?(2)结合临床表现和镜下观察的骨髓象特点,该患者初诊为什么疾病?其诊断依据是什么?(3)为明确诊断应该做哪些检查?

学生回答完毕后,老师总结,对学生有疑问的问题详细讲解。学生再观察骨髓片并写出实验报告。通过病例和骨髓形态学观察,同学们不仅掌握了该缺巨幼细胞贫血的骨髓象特点,还掌握了该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点及发病过程,通过小组间的讨论和老师的点评,同学们会对该病了解的更深入、更透彻。

通过以上的学习同学们应能:(1)掌握了慢性髓系白血病的骨髓象特点;(2)学生进一步掌握了慢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如:骨髓象、外周血象特点;(3)为了明确诊断,需要进一步完善细胞化学染色NAP染色,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由此进一步加深对NAP染色的临床意义的掌握,以及进一步掌握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在慢性髓系白血病中的诊断价值。

三、创新点和改革取得的成效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老师居高临下,满堂灌的填鸭式教育,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只有把教与学,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达到最佳效果[4]。本次创新设计性实验是以案例导入的实验教学法以塑造学生独立自主性,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解获取新知识、有效运用知识、解决新问题能力、表达交流能力和团队精神为教学目标。近年来,随着医学的发展和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其教学方式已经逐渐与国际教学理念接轨[5]

在问题导入为主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气氛较为轻松,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特别是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展示了学生的知识体系和表达能力,促进了学生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提高,锻炼了学生们归纳总结能力、理解的能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为日后学习和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创新设计性实验的目的是在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更有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理解、记忆。在问题导入为主的教学方法在设计问题、场景互动、总结归纳过程中对老师的知识结构、现场调动、和执教把握能力形成督导,促使老师不断学习,提高自己的知识运用能力和整体素质,因此创新设计性实验还有助于带教老师能力的提高。

四、案例的影响及推广应用效果

本次创新设计性实验通过问题导入为主的教学,小组讨论模式,以课程知识点模块案例为载体,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发挥学生们的主观能动和积极性,树立学生对检验专业的认同感,在锻炼学生能力的同时,塑造学生良好的价值观。通过“以问题导入为主的创新设计性实验教学案例的实践”,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逐步在实验教学中增加创新设计性实验教学的学时数和次数。在讨论学习中激励学生们不断攻艰克难,以促进人民健康幸福、社会进步发展,国家繁荣昌盛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心中始终装着人民,当危难来临时,要勇于牺牲,甘于奉献,敢于冲锋在前,用生命去守护人民的健康和平安的使命感。


参考文献

[1] 杨芳, 聂微, 符贵, 等. 基于雨课堂的混合式教学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习教学中的实践探讨.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03):65-67

[2] 邵泽委,孙炜炜,马娜,等. 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检验技术实验教学中的应用评价.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23(07):133-134.

[3 ] 林梅双, 邓聪, 周强. 开放数码互动形态实验室教学模式的改革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2,35(05): 887-889.

[4] 王凡平,王明永,宋志善,等. PBL教学法在临床血液学检验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12(11):12-13.

[5] 王也飞, 徐子真, 丁磊, 等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学检验”教学改革的实践探究.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2,21(05): 659-662.

微课知识版权归设计者和参赛团队所有任何人不得侵犯